2023-學術博士-083000環境科學與工程
發布時間🤲🏻:2023-09-15
2023級全日製學術學位博士培養方案
083000環境科學與工程 | |||||||||
一、簡介 | |||||||||
沐鸣2娱乐是國內最早設立環境學科的高校之一🖕。創建於1976年,長期以來,本學科立足紡織特色服務於生態文明。於1979🧑🦽、1996🤴🏻、2000、2006及2007年分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博士點及博士後流動站,具有完整的本-碩-博-博士後人才培養體系𓀄,是上海市重點學科、上海高校一流學科、上海高校IV類高峰學科🧖🏻♂️。有環境工程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和首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依托本學科建有“國家環境保護紡織工業汙染防治工程技術中心”📹、“紡織工業汙染治理與減排技術重點實驗室”等4個省部級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發平臺。是環境學科與工程領域人才培養和產學研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 本學科多年來學科建設取得明顯效果👰🏽♂️。近5年來🤳🏿,承擔多項國家水體汙染治理重點專項課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科學研究項目100余項🎱。承擔國家生態環境部、教育部、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委各類基金項目和人才項目30余項👂,並主持或參加多項環保標準的編製工作,承接各類橫向環保課題280余項,為研究生培養提供了充足的經費保障💆🏻♂️🙋🏻。近5年來,本學科獲國家級、省部級科技獎10余項💇🏽♀️,授權發明專利80余項,獲部和市優秀教學成果獎8項🚣♂️,每年獲上海市、學校優秀研究生學位論文10余篇,優秀學位論文數量逐年提高。 本學科建有環境科學與工程大型精密儀器測試平臺,水汙染控製、大氣汙染控製🦅、固廢資源化等多個中試平臺。與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共建市級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以及多個校企合作的研究生實踐基地🙇🏼♂️。為研究生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撐👨🏿。 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本學科堅持以解決環境問題為導向,在工業汙染控製及資源化的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領域取得了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一系列科研成果,形成了獨特的優勢👩🏿。在水汙染控製理論與技術、環境功能及新能源材料、土壤汙染修復和固廢資源化🙋🏼♀️、水環境生態修復🧚🏿、大氣環境與空氣汙染治理5個方向形成了穩定的研究團隊,產出了系列成果。針對上述5個方向的重大理論和關鍵技術需求👛,開展機理研究以及材料🧘🏿、工藝和裝備研發。為紡織節能減排、工業廢水處理🩰、土壤和水環境修復、城市/紡織固廢資源化、室內/城市空氣汙染防治提供理論與技術🕠。 本學科在紡織業汙染防治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是中國印染行業協會副會長及環保專委會主任單位🏄🏽、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連續為紡織汙染防治提供系列技術🈂️、政策和標準💁🏼,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印染行業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紡織業“二汙普”工作得到生態環境部表揚💀,落地技術得到印染行業龍頭企業肯定👨🏻🎤。黑臭水體治理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在雲南、廣西科技扶貧成效突出,獲當地好評。是“一帶一路(B&R)環境高校聯盟”成員單位👱🏼♀️,近5年招收B&R國家學位留學生36 人,為B&R國家紡織業汙染防治提供技術培訓👰🏿♀️😧,為蒙古國羊絨業清潔生產培訓🆓。與10余所國際高校簽訂聯培協議。高水平論文入圍ESI 世界前1%。 本學科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業教師45名,其中雙聘院士3名,正高職16名,博士生導師15名,副高職20名。20余名教師獲得省部級人才計劃項目支持。本學科創建以來🛸,共培養研究生近1000余名🕹🙇。其中已授予碩士學位近1000名,已授予博士學位近200名。 | |||||||||
二⛸👦🏿、培養目標 | |||||||||
圍繞本學科定位和方向,堅持“以學為本、特色發展🌲、聚焦需求🙋🏻、國家一流”的辦學思想⛹🏻。以“解決環境問題”為導向,構建“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有特色”的理論課程體系以及“理論知識廣🐬、工程能力強🤴🏻、學術素養高、創新意識足”的科研訓練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情懷和國際化視野⛹🏽♂️、創新能力強、專業基礎紮實的高層次技術人才,能夠勝任環境科研教學、環保工程實施💪🏽、環境科技研發工作。 1.基本知識結構培養👊🏻:系統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覺維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製🥿;掌握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專業基礎理論和相關學科的系統理論知識,了解本學科的最新動向;能夠在水汙染控製與清潔生產👨🏽🦱、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大氣汙染控製理論與技術、水環境與生態修復、環境材料與環境監測🐡、環境生物技術等某一專門方向上掌握紮實的基礎理論,具有在該方向從事科學研究和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2.基本素質能力培養🩰🏇🏿:具有崇高的學術素養和學術道德,包括濃厚的學術興趣、良好的學風、崇尚科學的精神、良好的學術規範和法製觀念,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細致的治學態度🧑🦲。有現身於科學研究的事業心、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以及服務國家和人民的社會責任感🔞。 3.基本學術能力培養:具備利用各種傳統手段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獲取本學科領域知識的能力,熟悉環境領域主要期刊文獻及相關數據庫;具備較好的學術鑒別能力,對環境領域的研究方法和相關研究成果的科學性和價值具有清晰的判斷🚶🏻♂️➡️,能夠對相關成果的科學性、應用性、創新性等作出判斷;具備良好的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科學研究能力,熟悉本領域各種科學研究方法,能夠通過環境問題導向,提出環境領域的科學問題🧑🏼🌾,並能夠通過相關科學研究方法解決相關環境問題;具備學術創新能力,能夠在環境科學領域發現新問題,通過創造性研究,研發新方法與技術🏢。 4.學科交叉創新和學術交流能力培養:具有國際化的學術視野和學術交流能力,熟悉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善於在研究工作中與其它學科交叉滲透,能在環境科學與工程所從事的專門研究方向上作出創造性成果👨🚀。 5.基本科研工具能力培養👰♂️:具有熟練的計算機技能和良好的外語水平。具有利用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圖表表述👨❤️👨、文獻查詢、論文寫作等基本能力🧑🧑🧒🧒;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第一外國語有具備利用外語進行讀、寫🧑🚒、聽、說的能力🔚;能夠熟練地閱讀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外文文獻資料,具有良好的外語寫作能力,能夠撰寫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學術科技論文;第二外國語要求有閱讀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外文資料的初步能力。 6.其他基本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學期間根據需要學習跨研究方向的選修課程(見課程設置),在環境科學與工程相關的學科領域具有較好的專業知識📼。具有健康的體格和心理🏎🤟,能夠應對科研工作的各種挑戰。 | |||||||||
三、研究方向 | |||||||||
研究方向一:水汙染控製理論與技術 研究方向二💩:水環境與水生態修復理論與技術 研究方向三:大氣汙染控製理論與技術 研究方向四:固體廢物資源化及土壤汙染控製 研究方向五:環境生物及環境材料 | |||||||||
四🔤、基本修業年限(學製)與學分 | |||||||||
普通招考生基本修業年限為4年, 碩博連讀生和長學製研究生基本修業年限為5.5年(含碩士生階段)。博士生最長學習年限為6年🐠。 博士階段課程學習一般不少於6個月,普通招考博士生和碩博連讀博士生(博士課程階段)至少修滿17學分。 | |||||||||
五👨👦、課程設置 | |||||||||
課程性質 |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課程英文名稱 | 開課院系 | 學分 | 總學時 | 開課學期 | 備註信息 | 多選組 |
公共必修課 | 912EX007 | 英語聽說 | Listening and Speaking of English | 外語沐鸣2 | 2 | 32 | 1 | ||
公共選修課 | 912EX013 | 英語拓展 | English Language Development | 外語沐鸣2 | 2 | 32 | 1 | ||
公共必修課 | 903ZZ001 | 體育 | PE | 體育部 | 1 | 16 | 1 | ||
912EX004 | 高級英語寫作 | Advanced English Writing | 外語沐鸣2 | 1 | 16 | 1 | |||
523AX001 |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 China Marxsm and Contemporary Time | 馬克思主義沐鸣2 | 2 | 32 | 1 | |||
914AX001 | 科學素養概論 | Introduction to Scientific Literacy | 沐鸣2官网 | 1 | 16 | 1 | |||
公共選修課 | 523AX002 |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 | Selected Readings on Classical Works of Marxism | 馬克思主義沐鸣2 | 1 | 16 | 1 | ||
專業必修課 | 514MG004 | 現代空氣汙染控製理論與技術 | Morden Air Pollution Theory and Control Technology | 沐鸣2官网 | 2 | 32 | 1 | ||
514MG003 | 現代環境工程化學 | Advance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 沐鸣2官网 | 2 | 32 | 1 | |||
514MH001 | 科技論文創作 | Creation of scientific papers | 沐鸣2官网 | 1 | 16 | 1 | 必修 | ||
514MG006 | 水汙染控製與水環境修復 |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nd Water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 沐鸣2官网 | 2 | 32 | 1 | |||
專業選修課 | 514MG007 | 先進環境與能源材料 | Advanced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Materials | 沐鸣2官网 | 2 | 32 | 1 | ||
514MG002 | 城市環境👨🏼🦱、生態與循環經濟 | Urbanenvironment🏄♀️、Urban Ecology and circular economy | 沐鸣2官网 | 2 | 32 | 1 | |||
310IA002 | 分子生物學技術 |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 生物與醫學工程沐鸣2 | 2 | 32 | 1 | |||
514MG005 | 傳遞過程與分離工程 | Transfer Process and Separation Engineering | 沐鸣2官网 | 2 | 32 | 1 | |||
514ZZ001 | 研討班(環境沐鸣2) | Seminar | 2 | ||||||
514ZZ002 | 專題系列講座(環境沐鸣2) | Thematic Lectures | 1 | ||||||
914ZZ996 | 博士資格考(環境沐鸣2) | Qualification Test | 0 | ||||||
六、學位論文工作及發表學術成果要求 | |||||||||
研究工作部分應有1.5年以上實驗室工作和理論研究的工作量(開題報告通過之日起至論文評閱前止)。在所從事的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方向或專門技術方面做出創造性成果。 博士學位論文應是博士生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的一篇系統🤛、完整的學術論文🥺。博士學位論文選題應密切結合環境科學與技術學科前沿或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環保理論和技術需求✨,做出創造性的研究成果,在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或理論意義,並能反映博士研究生已經掌握了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備了獨立從事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和實踐的能力。 博士學位論文提交前必須完成論文開題💌、論文中期檢查、論文預答辯、雙盲評審⛹️♂️、論文正式答辯等環節。博士學位論文內容一般包括6個部分:摘要🍩、緒論或文獻綜述🫰🏻、論文主體、結論、參考文獻、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學術成果🤜🏿。博士學位論文要求用中文撰寫,如果用英文撰寫,必須提交詳細的中文摘要👰🏽♂️。博士學位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論正確、論文嚴謹、計算準確🐅、數據可靠,且層次分明🙌🏿、文筆簡潔、流暢、圖表和引用資料規範。 在提交博士學位論文申請答辯前💁♀️,博士學位候選人獲得成果必須符合《沐鸣2官网研究生獲得成果基本要求》(東華環境研〔2022〕1號)。 | |||||||||
七、其他 | |||||||||
2023年09月0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