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沐鸣2環境科學系黨支部開展“踐行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系列主題活動
發布時間:2019-06-04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製改革,建設美麗中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先後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大力弘揚校園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在校園內普及生態文明知識👌🏼、提高廣大師生的生態文明意識,環境沐鸣2環境科學系黨支部近期聯合環境沐鸣2本科生黨支部👨🏿🎨、尚實理論學習會、環境沐鸣2團委學生會🥂👨🌾,結合沐鸣2專業特色,以“踐行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為主題開展了系列校園生態文明建設,以線上和線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普及生態文明知識,激發全校師生對校園生態文明建設乃至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考。
科普植物“身份”,激發專業熱情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初夏正是植物生長繁茂之時,校園裏的植物更是郁郁蔥蔥🦸♀️🖨。環境科學系黨支部的教師黨員在每年的夏季節,都會帶領學生進行校園生態系統的調查分析。教師黨員們通過對植物的“身份”🏄♀️🦹🏿♂️,如名稱、分類以及外表特征如數家珍的介紹,揭開植物神秘的面紗,讓大家對平日裏“視而不見”的植物有了全新的了解。此外👩,教師黨員們還結合專業背景,對每種植物的環境功效進行說明🧙🏽,讓同學們深入學習植物對環境的諸多益處🧓🏿,如植物在光合作用時會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對人體有益;許多植物能吸收有害氣體,如甲醛、二甲苯等🫔,能對粉塵🏇🏻、二氧化硫和臭氧有較強抗性,凈化空氣抗汙染的能力強♒️;並且植物根系有保水、固土的作用😘,防止水土流失。調查過程中,師生們一起關註植物的生長狀況,積極交流研討🦐,有的同學還利用互聯網的植物識別功能對植物進一步深入研究🧑🏻🍳,整理並歸納校園植物名稱、學名☪️、環境功能等信息👩🦯,並結合專業知識對植物的栽培養護提出合理化建議,為綠色校園建設添磚加瓦。
設計植物“名片”,守護綠色校園
綠色是生命的象征👨🏻🎓、是文明的標誌,廣大師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為了更好的創建綠色生態校園,環境科學系黨支部聯合環境沐鸣2本科生黨支部,在深入認知植物的基礎上,結合專業知識,為校園內的植物設計了“名片”——以植物標牌的形式給校園內的植物做標記,“名片”上註明植物的形態特征、品種特性、環境功能和校園分布🐥,讓植物的信息一目了然。為了達到不破壞植物又吸引師生的效果,掛牌的方式也經過精心設計🩵,高大的喬木采取掛牌的設計樣式,用細繩將“名片”懸掛在樹幹上🗞🏦;低矮的灌木采取插牌的設計樣式,用金屬桿將“名片”豎立在泥土中👳♀️👰🏼。在歷時6個月的植物“名片”掛牌活動中🎂,共計標識了41個品種的植物🏉,設置了75塊植物標牌。掛牌結束後👩🏽🦱🤽🏻,黨支部師生黨員們也自發成立了“標牌維護誌願隊”🛥,後續將對安置好的植物標牌進行定期檢查🔋,清理異物雜物,若發現破損及時修理或更換,以保證“踐行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系列活動具有可持續性和長期的影響力。
建立線上“名錄”🐅,共建生態文明
學校擔負著培養和造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代新人的神聖使命⏭🕤,更是弘揚生態文明的主課堂、主渠道和主陣地。校園師生作為生態文明的宣傳者、實踐者和監督者,也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力量。在6.5環境日即將來臨之際,環境科學系黨支部還將依托校園網絡平臺繼續開展“響應生態文明建設,共建綠色校園環境”活動👨🏿🦳,從群落環境因子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及植物與場地功能結合的角度💉🥋,對校園的植物環境特征進行分析,建立網上《校園植物名錄誌》👍🏽👩🏼⚕️,發布首批校園常見綠植名錄。校園師生可以通過線上植物資料和圖片對校園的植物花草進行學習👩🏼🦲,掌握各種植物的作用和功能,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優勢推廣校園生態知識🫰🏽。支部黨員未來還將進一步完善每類植物的環境數字檔案,以信息化的方式進一步擴大校園生態文明建設的影響力,力求讓全校師生共同參與校園生態文明建設活動中來🐈⬛,把綠色延伸到學校的每一個角落。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環境科學系黨支部將會依托專業優勢,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繼續堅持“踐行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主題活動的持續開展,帶領全校師生共建綠色校園環境。